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心理百科
能力提升 | 助力成长 “疫”路阳光——一则高校封控下的心理问题案例
日期:2022-05-03 21:00:00  浏览量:1976

案例概述

小美,2021级新生。2021年3月18日,该同学发信息说发烧难受,想回家看病,我让班干部去宿舍了解情况,学生反映她一直在咳嗽呕吐,晚上9点,值班教师开车带她去当地医院就诊,检查结果未见异常随即返回。3月19日早上七点多学生又说嗓子疼,想出去看病,我去宿舍安抚学生,留下药品和电话号码让学生有什么事随时沟通。之后家长打电话执意要求带学生回家治疗,我解释到现在情况比较特殊,让家长先等通知。中午团支书给我发来视频说该生咳嗽严重,情绪十分激动,严重影响了其他同学的生活,在与学生沟通期间家长不停地打电话催促,而且态度十分恶劣。我一方面安抚学生,一方面向家长说明,孩子执意不吃消炎药,在宿舍哭闹说自己得了肺炎,要回家治疗,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我表示再带孩子去医院做一次检查,如果医生说需要住院治疗,系部肯定会积极解决,如果检查结果不严重,就让孩子回宿舍踏实吃药上课,家长表示同意。下午我带着学生经过了2个多小时的检查,结果显示轻微的支气管发炎,回去吃药即可。孩子回到学校后我给家长打电话说明情况,也让家长多跟孩子沟通,安抚学生情绪,安心在校学习生活。目前该生情绪基本稳定,班干部和宿舍成员也在持续关注学生。

1.jpg

 

案例分析

本案例表面上看是学生因疾病引发的焦虑,实质上是因为压力过大造成的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应激反应。该生的心思细腻敏感,加之最近一段时间生活和学生都集中在宿舍,与宿舍成员相处不太融洽,压力无处发泄,造成了心理改变,激发了身体和情绪的各种不良反应。

 

解决措施

1、追根溯源,查找原因

与家长交流得知,该生是独生女,平时家长比较溺爱,对家庭依赖性强,对挫折压力的适应性低。宿舍成员表示该生在宿舍不爱与别人交流,情绪不太稳定,有时呈现“两面性”。通过了解情况,我认为该生主要的问题就是疫情期间封闭环境造成的心理压力加上人际交往障碍引发的焦虑。

2、兴趣转移,情绪疏导

找到原因,就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缓解学生的焦虑。首先要做心理疏导,对学生的负面情绪表示理解的同时指出行为中的不妥之处,学会理性地对待问题,正视压力和挫折。其次要帮助学生找到情绪宣泄的途径,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运动,培养个人兴趣,最后协助学生制定学业规划和行为养成计划,消除人际交往障碍。

3 、家校共育,不断鼓励

与家长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第一时间将学生情况反馈给家长,一方面对家长的情绪进行疏导,防止家长的不良情绪影响到学生,加重学生的焦虑;另一方面鼓励家长多与学生交流沟通,讲究方式方法,多一些关爱和理解,学校与家长共同努力,关注学生成长。

4 、朋辈关怀,走出阴霾

发挥班干部和宿舍成员的朋辈效应,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多关心,多带动,传递一些正能量给同伴,对突发情况要及时上报,以便老师们能第一时间做出应对措施。这其实也是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让学生学会理解不同成长环境下个体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学会解决,有助于学生的心灵成长。

2.jpg

 

启示

疫情期间,因为环境的相对封闭,学习压力过大,学生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面对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建立心理问题预警机制,发挥宿舍长和班干部作用,及时汇报宿舍成员的心理状态,对有问题倾向的同学按照早发现、早干预的原则,将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对于情况特殊的同学,就要发挥他们的朋辈作用,营造和谐欢快的氛围,助力问题学生走出心理阴霾。

2.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创新工作方式。将谈心谈话落到实处,针对学生的问题一一作出解决,切勿谈话内容空泛缺乏重点,将事件严重化。其次,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因人而异,因事而变,以期达到最优效果。

3.完善学生心理档案,丰富心理教育形式。对心理问题学生建立一生一档,了解学生成长环境和成长轨迹,定期谈话了解学生心理变化,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同时要丰富心理教育形式,通过团建活动、情景剧等方式,将挫折教育、情感教育、生命教育贯穿其中,引导学生积极正面地面对生活,提高学生的心理应变能力。(编辑/刘浩然 审核/彭跃红)

点击数:1976收藏本页